友善列印
新聞真假掰

會計師被騙1.7億血淚教訓!警方如何打詐救荷包?

2025/07/20
邀訪來賓:張榮興 署長 / 陳偉婷 總編輯
單元介紹

(主題單元)
打開手機,社群平台、通訊軟體、電子郵件,甚至一通陌生來電,都可能隱藏精心設計的詐騙陷阱。詐騙如同一條看不見的鏈條,橫跨國界、跨越語言,連結著程式設計師、話術編撰者、金流處理者與出金集團,形成難以摧毀的跨國產業鏈。

警政署長張榮興指出,過去一年台灣每天約發生700至800件詐騙案件,單日損失高達四億到六億元。隨著「打詐國家隊」成立,到今年五月,案件數降至每日約500件,損失金額降至2.5億元,但這場硬仗仍未結束。

投資詐騙是最大宗。一名會計師在網路看到投資廣告,加入LINE群組後,初期幾次獲利讓他深信不疑,最終竟投入超過 1.7 億元,直到親友提醒才驚覺受騙。這類「養套殺」模式,已成詐團慣用手法。

張榮興提醒全民建立「防詐三步驟」:一聽、二掛、三查證。接到可疑電話,應先判斷是否合理,若有疑問立即掛斷,並撥打165專線查證;也可利用「打詐儀表板」,掌握最新詐騙動態與案例。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號稱高報酬、穩賺不賠的投資往往是陷阱。防詐是一場持久戰,唯有全民參與,才能守護財產安全,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小單元)

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也讓假訊息的氛圍變得更加躁動。現在許多假訊息不再只是針對單一立場,而是刻意設計成能挑起仇恨、製造不信任的形式。這些訊息,有時候偽裝成「善意提醒」,有時候則乾脆指名道姓,煽動大家的情緒。

 

例如有一則假訊息說:「如果你的身分證字號第3碼是0到5,卻不是台灣口音,可能是身分被冒用」,另一則是說政府註銷了藝人歐陽娜娜的國籍,還祭出「終身不得入境」的懲罰。

 

這些傳言以「保護台灣」為出發點,卻製造出更多不信任與撕裂。在極化、分化的社會氣氛裡,事實查核要如何幫助大家溝通,守住基本信任呢?我們邀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輯陳偉婷跟我們一起聊聊~
 

來 賓|

張榮興(警政署署長)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

 

節目團隊︱

邱家宜、黃兆徽、張育騰、林欣妮、蔡東棧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收聽更多節目集次請按此

💌想聯絡我們請按此

💌寫信給主持人請按此

💌謠言剋星查小喵請按此

警政署長張榮興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

警政署長張榮興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