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
當大家越來越不喜歡看新聞,造成「新聞迴避」,當大家用 YouTube 取代電視,用 KOL 言論取代記者,用 AI 摘要取代新聞報導,我們該去哪裡找「真相」?
本週邀請資深媒體人黃哲斌,探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如何在 AI 時代共存與合作。當新聞不再是傳統媒體的專屬領域,許多網紅與內容創作者也投入查證與採訪,承擔公共討論責任,成為可信賴的資訊來源。
兩者之間界線該如何打破?優質創作者如何被納入資訊流通的圈子,減少資訊孤島與新聞迴避,都是當代社會需要思考的問題。
黃哲斌指出,年輕世代更信任「個人」而非「機構」,新聞媒體應展現記者專業與個人魅力,重建信任。每位公民都應在共同規則下互相尊重、妥協,追求最大公約數。面對 AI 挑戰,新聞業應善用科技提升效率與創造力,同時以基於事實的對話抵抗仇恨言論,維護資訊與民主的健康循環。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新聞 ByeBye!
(下集)
自ChatGPT於2022年問世以來,生成式AI工具發展迅速,大幅改變了許多領域原有的工作方式。不過,它也對教學現場造成不小的挑戰。文字報告等過往檢驗學生學習成效的方法,如今都可能被AI工具「代打」,失去原先的意義,也令教師必須思考如何應對AI時代的變局。
本集「假掰特派員」邀請馬里蘭大學新聞學院講師李惟平,與我們分享她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對生成式AI的觀察,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解決其帶來的種種難題。惟平認為,當今教師該做的是重新思考教學、題目設計希望帶給學生什麼知識,並嘗試引入AI工具,以實作練習等更活潑的方式令學生體會教學目的。
教師該如何破解AI時代出現的各種問題?在教學中引入AI工具,有哪些應用案例?對於教學現場,新科技的使用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新的理解?本集「假掰特派員」一次說給你聽!
🎵本周來賓點播:派偉俊〈我的時代〉
來 賓|
黃哲斌(資深新聞工作者)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
節目團隊︱
黃兆徽、邱家宜、張育騰、蔡東棧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gov.tw/m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