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0222人間菩提】
大家都是共同一個心念。現在到底要用什麼方法,讓大家平安健康?都說,健康要顧自己,如意要問自己,是否懂得滿足?知足,心常樂。知足,心就是常常快樂。
疼惜大地最重要是要減少污染,需要人人茹素。地面土地上五穀雜糧,已夠我們生活。大家要知福,知福的人要惜福,懂得惜福的人更要造福。愛是最好的清淨劑,有愛心,欲念就不會那麼多;就懂得愛護大地、愛護生靈,就會禁口欲。
我們要把握時間,秒秒都淨化內心,秒秒都有這樣的觀念去宣導。就是在顧人的身心,也是顧好大地與空氣,每一秒鐘都很有教育的良能存在。大愛臺負責人文,就是宣導如何做人。善入心來,他就是好人,若是欲念入心,那就是貪無止境,只是一念之差。總而言之,期待同仁菩薩多用心,方向正確了,就天下平安,感恩。
二、【好死和善終有什麼不同? 】
人生就像是一趟的旅程,最終都是要回家的,而我們生命最後就是死亡往生。
但是學校沒有教、現代社會家庭的人口少,我們也很少有機會去學習。而我們
雖然會做生涯規劃,但是絕大多數人都不曾做過生死計劃,這又是人生的必修課題,該怎麽辦呢?
大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宗教師普安法師探討:死亡面對過程中的情感和心理挑戰,並強調了心靈關懷的重要性,以及善終與家屬支持的深遠意義。
人生與死亡的反思:人們常關注死亡,然而死亡不是簡單的“一口氣不上來”,而是有很多複雜的情緒和過程需要處理。死亡的過程需要身心上的準備和解脫。
善終的定義:善終並非單純不痛或安靜離世,而是包括情感上的平和、無遺憾,並且完成生命中的重要心願或未解的牽掛。這需要身心的平衡與解脫。
心願與遺憾:許多人在生命的末期,會有未完成的心願或未解的心結。例如有患者希望在死前見到家人或完成某些未完成的事務,這些心願成為了他們安詳離世的關鍵。
安寧病房的角色:安寧病房中的醫療團隊與臨床宗教師的角色不僅是提供醫療照護,更是在病人與家屬間建立情感聯繫,協助化解衝突和遺憾,幫助病人完成心願,讓病人得以平和地離開。
宗教師的挑戰與角色:在病房中,臨床宗教師需要克服文化與信仰的隔閡,幫助病人和家屬處理情緒,尤其是未解的恩怨與矛盾,這需要耐心和專業的情感支持。
家屬的情感支持:死亡不僅是對病人的挑戰,也是一個家族的重大挑戰。病人死亡後,家屬往往帶著深深的遺憾和悲傷,而安寧病房的存在可以給予他們時間和支持,讓他們可以做更多的情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