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真心看世界

20250327真心看世界

2025/03/27
單元介紹

眼睛所看,耳朵所聽,我們的心都隨著起落無明煩惱。如果把心念聚焦在感恩和愛,我們就不會一直擔心、恐懼;心存感恩🙏,自然煩惱減輕。
弘一大師對現代佛教音樂起了很大的改變,更加通俗接地氣。靜思精舍德劭法師,分享佛教音樂正確的名稱應該做梵唄,也就是唱念經文的曲調。 新的音樂要素的加入,也拓展現代人對佛教的印象,更是一個重要的弘法方式,而慈濟這幾年在佛教音樂上做了哪些努力呢?
◆歡迎點選收聽 20250320 真心看世界

【朵用心】醫界福「耳」摩斯 解開耳鳴的祕密 Ft.台灣耳鳴學會 創會理事長 賴仁淙醫師
「耳鳴」是只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
我們有定時傾聽自己嗎?
daai.pse.is/talksP241026
*本來想選熱門科別,最終選擇「耳科」竟是因為愛!
*耳鳴、暈眩、頭痛三大難題,連教科書都沒有教!
*為什麼治療耳鳴,要改變的是醫生的想法?
*原來我們每天都需要「洗腦」!?睡眠很重要!
*感謝病人當老師,堅持研究耳鳴暈眩30年
來賓:台灣耳鳴學會 創會理事長 賴仁淙醫師

靜思小語『寧靜最美,安定最樂。』

【20240329志工早會 德劭師父開示】
當代佛教音樂開始有新開創是在民國初年 由弘一大師送別、太虛大師三寶歌,
梵唄 梵:清淨、唄:詠讚
佛教音樂的演變
1. 傳統到現代:佛教音樂從傳統的梵唄演變到現代的流行曲調,融入世俗元素以適應時代變化。
2. 弘一大師的貢獻:洪義大師的佛話歌曲,如「送別」,推動佛教音樂世俗化,增加其受歡迎程度。
3. 多元化發展:各道場結合不同音樂風格,如海潮音、古山調,甚至國樂和舞蹈,展現佛教音樂的多元化。
慈濟的實踐
1. 梵唄的修行:慈濟透過梵唄(清淨的聲音、歌詠禮讚)來修行和淨化心靈,強調用心和恭敬。
2. 經典與音樂:慈濟重視法華經、無量壽經、藥師經等經典,並結合音樂來弘揚佛法。
3. 菩薩道實踐:透過音樂和唱頌來實踐菩薩道,培養慈悲心和無私奉獻精神。
共同點
1. 適應時代:佛教音樂和慈濟實踐都致力於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讓佛法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2. 心靈淨化:透過音樂和修行來淨化心靈,實現佛教的核心價值。

萱小編心得:今天的分享讓我深刻體會到佛教音樂的演變過程。佛教音樂從傳統到現代,不斷適應時代變化,讓更多人能夠接受和喜愛。同時,慈濟透過梵唄和經典的唱頌,將志工們 實踐菩薩道的精神,持續傳唱下去,不僅感化人心,也期待能夠實踐佛法精神。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