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0615人間菩提】立志師道善引導
佛法說眾生共業,人間的環境與人的心態息息相關,因此 上人慈勉慈濟的教育,要負起生態教育的責任。教育很重要,學校的環境氣氛,對於學生的影響很深遠。教育不只是知識傳授,更是品格與心靈的陶養,唯有在良好氛圍與純淨環境中,孩子才能培養善念與堅定的志向,未來才有能力抵禦社會的污染。 培養善良的心,成為有能力利益人群的人,這才是教育的目標。教育應為「志業」,而非僅是職業;學校教育是改變社會的起點,老師更應守志奉道,以無私的大愛引導學生走上大直正道。慈濟志業不論慈善、醫療、教育或人文都有一個共同的志願,就是以「大愛」的理念,合和互協,共同創造一個充滿正向能量的大環境,使人心淨化、社會祥和。
二、 心蓮朵朵開~從殺生到素食
蝸牛蔬食的創辦人吳建國老師,攜手兒子兆謙,共同分享一段由殺生轉向蔬食、從餐飲到藝術的人生故事。吳老師早年從事婚宴川菜廚師工作,因一條魚引發內心深層覺醒,毅然決定轉向素食料理。從最初加工素食的摸索,到堅持自然、無添加的原型食材,融合在地農產與原住民野菜文化,吳老師以慈悲心烹調每一道菜,更結合佛法教導學員,把蔬食推廣到海內外。
在兒子兆謙的陪伴下,父子倆合力經營「蝸牛蔬食」,將空間藝術與音樂融入用餐體驗,傳遞「慢食、慢活」的哲學。兆謙也從原本對餐飲毫無興趣,轉變為投入經營與創新,用音樂與創意,讓蔬食生活更加立體動人。蝸牛蔬食成為花蓮在地有溫度的蔬食空間,亦為慈濟愛心商店之一,吸引許多志工、親子家庭前往用餐與交流。
吳老師也回顧陪伴學生努力考取蔬食證照的過程,並談及他如何走出憂鬱期、重新找回人生價值的心路歷程。從料理、教學到文化推廣,吳建國老師用一鍋蔬食煮出慈悲與希望,蝸牛的慢,是生命深耕的速度,也是人生回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