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0802人間菩提】智慧如光愛永恆
新加坡慈濟志工返臺尋根,回到花蓮靜思精舍隨常住師父出坡,體會生活禪的修行,並與 上人溫馨座談,分享這段日子的收穫,也將帶著 上人的法與感動回到僑居地持續實踐。
上人感恩志工走入人群關懷苦難,不論對象是貧或富,慈濟人都應用愛啟發善念。個人的力量有限,但透過團隊行動共善,才能真正發揮力量。
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所遇見的人事物,皆是啟發智慧的因緣。法不離生活,重點在於如何在日常中觀照、體會、活用,讓愛與光明在人間延續。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真心換覺情
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以「真心為什麼換絕情」為引子,探討世間「真假」的本質,指出世間無常,真假皆隨人心與因緣而定。透過佛牙舍利、上人迎請舍利的故事,強調以真心恭敬對待法與修行。並提到自己對上人緣分是「生生世世」的福緣,不願輕易斷絕,提醒弟子莫因情緒或衝突而離開慈濟,應珍惜與上人的因緣。
他以佛法因果觀解釋人生來到世間多由「業力牽引」,但也可轉為「願力生」,加入慈濟便是切斷過去業緣、建立新願。以婚姻與生子比喻人生充滿「賭博」與未知,提醒行事需深思。演講中亦引述佛陀教誨:「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鼓勵眾人以當下的行動改變未來。
他指出佛陀在《無量義經》《法華經》中強調「因緣果報」,不僅有因與果,更重要的是「緣」與「願」的力量。上人一生「為佛教、為眾生」的願力始終不改,創立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後期更帶領大眾從心靈環保到深入《法華經》智慧修行。他提醒光有福報不足以解脫,需以智慧引導福報,避免福盡而退轉。
「真心換絕情」在佛陀時代亦曾發生,《法華經》開講前,佛陀觀機,認為部分弟子因緣未熟,恐執著反造業,故一度不願開示究竟法,直到舍利弗、彌勒與文殊勸請才開講。藉自身經驗,比喻人際因緣中,即使曾以真心對待,有時也可能遭遇翻臉或冷漠,因此更應守護自己的慈悲,不讓他人因對立而造業。
最後,他以佛法提醒,世間無常是常態,無論宗教名稱不同,只要行善助人皆應讚嘆。人生的圓滿來自願力與恆心,能長久不改初衷,才是真正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