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GOGO博物館自由行

織造未來展

2024/09/26
邀訪來賓:崔喜 單元編輯與播報 / 陳素芬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 / 賴瑩瑩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 / 陳俊良 自由落體設計總監
單元介紹

GOGO博物館自由行09/26節目介紹:

 

.《博物大旅包》單元:

 

「國立臺灣文學館」

臺灣文學的發展,從早期原住民、荷蘭、明鄭、清領、日治、戰後,世代更迭,族群交融,累積大量文學作品,孕育出豐厚多元的內涵,惟因歷史與政治之傾軋,諸多文學書冊與相關史料隨世流失,散迭各處,殊為可惜。為能有系統蒐集、保存、研究這些珍貴的文學資產,文化界人士極力奔走呼籲,希望成立專責機構擔負此任。

1991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出設立「現代文學資料館」計畫,經行政院通過,但1994年調整政策,將「現代文學資料館」併入「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計劃」,設「文學史料組」,後經各界關切臺灣文學發展人士奔走,多次協商、溝通,行政院於1998年復將「文學史料組」提升為「國家文學館」,歷經「國家臺灣文學館」等名稱討論,於2007年定名為「國立臺灣文學館」。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舍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前身為日治時期台南州廳,落成於1916年,戰後曾為空軍供應司令部、台南市政府所用。因經歷不同單位與不同時期使用,致使本建築許多構造因戰爭或年久失修而毀損。在歷任文建會(今文化部)主委的擘畫與支持下,迭經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兩任主任及同仁之努力,自1997年開始進行修復整建工程,至2003年修築成為地上二層、地下三層之建築,面貌煥然一新。2003年10月17日,遙念蔣渭水等先賢成立「臺灣文化協會」之精神,「國立臺灣文學館」選定此日正式開館營運。營運18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週年,「國立臺灣文學館」自2021年10月17日正式升格為中央的三級機構。更多有關「國立臺灣文學館
請聽今天的博物大旅包。

.《博物館就醬玩》單元:

.《博物館就醬玩》單元:


主題113/6/5-113/9/29織造未來展

這是一個以「資源永續循環」為核心的展覽,以織品的循環再利用為主題。並且特別將太空屋的未來場域概念引入展覽。

 

    透過本次特展民眾得以認識各種環保布料,像是如何將咖啡渣再製為具有透氣排汗功能的生質薄膜,取代了不可分解的化學物質。如何結合回收寶特瓶製成的再生聚酯(rPET)技術與卓越研發能力,為全球奧運國家隊製作環保隊服。以及透過創新冷轉印技術,有效減少染織過程中的汙水排放,並採用色母紗線技術,提升色牢度並降低環境負擔等。

 

    氣候變遷已是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2050年淨零碳排更是我們對後代子孫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美好世界的承諾。臺灣紡織產業以循環經濟為核心,這些展品不僅展示了資源再利用的可能性,也啟發了觀眾從日常生活中實踐資源再生,使地球資源永不枯竭。這次海科館特別與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攜手,將本次特展引進海科館,讓基隆在地居民有機會,更認識資源永續循環的重要性,及了解目前台灣紡織產業在資源永續循環上的創新成就與貢獻。

 

打破傳統線性經濟,探索資源循環再生的新未來,從服裝到家居,從工業到農業,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從一杯咖啡開始,展現日常生活中的再生奇蹟,咖啡渣、廢棄蚵殼、舊衣、保特瓶等,都將在創新技術下重獲新生。

以創新思維實踐永續理念,使用單一材質與再生材料、延長產品壽命、可回收循環利用,為地球編織更美好的未來。

一次小小的改變,成就環境的大不同,從日常生活中減少塑料使用,共同守護海洋生態。

從舊衣打造時尚風格,設計師們重新賦予廢棄織品新生命,展示基隆的海洋風采,邀您一同釋放想像力,擁抱永續時尚。

 

永續革新 X 資源再生 X 綠色設計 X 減塑行動 X 創意再造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以環境永續為出發點,透過展覽與動態秀,邀約大家共同編織綠色未來,並從你我的選擇開始,讓資源循環再生,一起成為推動環境永續的重要力量!

來賓: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陳素芬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賴瑩瑩署長

自由落體設計總監-陳俊良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播出後線上重聽

節目播出後線上保留60天。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