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GOGO博物館自由行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這些年那些事

2025/09/25
邀訪來賓:許峰源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 崔喜 單元編輯與播報
單元介紹

GOGO博物館自由行09/18節目介紹:

 

.《博物大旅包》單元: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為了配合各項現代化教育之實施,創設了「台灣教育會」,並於1931年(昭和6年)4月,責成當時台灣總督府營繕課之井手薰設計完成「台灣教育會館」。落成後,此館隨即成為當時各式演講會會場、教育成果展示場地,及電影製作放映與美術展覽的重要場所。不僅是台灣首座現代化的藝文展覽館,對日治時期的台灣社會而言,也是與世界現代藝術對話的重要窗口。

過去「台灣教育會」主辦的「台灣美術展覽會」,堪稱當時台灣美術界年度大事。今日所見之台灣前輩畫家,如陳澄波、廖繼春、楊三郎、顏水龍、劉啟祥、洪瑞麟、藍蔭鼎、陳植棋、郭雪湖、陳進、林玉山、李梅樹、陳敬輝等人,皆因在台展備受肯定,進而轉進日本甚至遠赴歐美深造有成。

1945(民國34)年8月29日,國民政府任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同時依《台灣省各級民意機關成立方案》設立「台灣省參議會」,並借用「台灣教育會館」做為辦公與開會場所。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三十名省參議員中,有王添灯被捕喪生、林連宗失蹤,及林日高、馬有岳受到拘禁等事實,此館因而成為二戰後台灣人追求民主的重要見證及二二八事件的重要歷史現場。1949年,此館由「台灣省教育會」接收,惟建物卻仍由「台灣省參議會」與改選後的「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繼續無償使用。

 

1959年,「美國在台新聞處」在臨時省議會遷走後次年遷入。此後二十年間,這裡成為台海緊張時期,台灣獲知歐美消息的重要管道。1979 (民國68) 年,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斷交,原本駐台的美國大使館相關文化、教育、商務組織,改為非官方性質的「協會」或「中心」持續相關交流活動,新聞處從此改稱「美國文化中心」。1991(民國八十年)底,省教育廳為配合「南海更新計畫」擬改建大樓,「美國文化中心」遷出,卻因文化界反對改建而擱置;其後一度由「中國童子軍總部」承租,1993年6月,再由「美國文化中心」續租,此建物也在同年被指定為三級古蹟。

「美國在台新聞處」除有完整的美國政府官方資料、風土民情及赴美留學資訊外,也提供部分場地作為藝文及美術展覽之用,對資訊相對封閉的60年代台灣文化界極有助益,迄今仍為藝文界人士津津樂道!堪稱繼日治時期「教育會館」的多元展覽功能之後,推動台灣現代藝術的另一推手。2007年2月28日由時任陳水扁總統正式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掛牌;2011年2月28日始開館營運,邁入二二八平反運動的新里程碑。更多有關「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介紹請聽今天的博物大旅包。

 

.《博物館就醬玩》單元:


主題: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這些年那些事

 

陽明山地區火山地貌多變,擁有豐富自然生態及人文地景。我國於1985年9月16日成立陽明山國家公園,今年適逢40週年,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回顧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這些年那些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瑰寶網站連結: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這些年那些事

 

來賓: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許峰源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播出後線上重聽

節目播出後線上保留60天。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