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博物館自由行10/16節目介紹:
一.《博物大旅包》單元:
「桃園大溪木藝博物館」
『桃園大溪木藝博物館』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一座坐落於桃園大溪的博物館。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台灣首座無圍牆博物館及桃園市首座市立博物館,成立於2015年1月1日,並於同年3月28日開放參觀,目前擁有包括大溪武德殿、大溪公會堂、李騰芳古宅在內的6處場館及15處街角館作為館舍,對外交通包括公路系統及公車系統。隨著桃園縣改制為桃園市,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正式拋出「桃園要有一座博物館」的口號,於2013年起以「倡議木藝生活」、「恢復職人榮光」、「保存常民文化」、「推動地域振興」等四個主軸陸續展開博物館的籌備作業、2014年開始館舍的修復工程,並於2015年1月1日正式成立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2015年3月28日起正式開館對外開放參觀。更多有關「桃園大溪木藝博物館」的介紹請聽今天的博物大旅包。
二.《博物館就醬玩》單元:
主題: 臺灣有犀特展
說到犀牛,臺灣大眾的印象應該都是黑犀牛和白 犀牛的形象,其實犀牛這個類群曾經遍佈整個歐亞大陸,臺灣也是過去犀牛的活動範圍,只是現在滅絕而已。犀牛是犀科類群的總稱,在古生物學上的常用分類特 徵是上臼齒的咬合面呈現π字形狀(圖1),早在日本時代臺灣各地就有犀牛化石的紀錄,甚至在50年前還有犀牛化石 挖掘計畫,並且有複製模型在臺博館及臺南左鎮化石園區永久展出。
為呼應「2024年臺南建城400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從臺南眾多具代表性、時效性及話題性的議題中,著眼 於臺南豐富的化石出土歷史,於臺南左鎮化石園區推出 「臺灣古生物新犀望」特展。此特展以當地最重要的化 石――早坂犀為核心,旨在推廣古生物教育,使臺灣民 眾深入了解臺南作為臺灣化石的原鄉與古生物的天堂, 進而增進對臺南在地文化的認識。說到早坂犀,就不得 不提國立臺灣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博館)在1972年組成犀 牛化石挖掘團隊對於化石發現及研究的貢獻,因此典藏 早坂犀標本的臺博館也是「臺灣古生物新犀望」特展的合 辦單位之一。由於臺博館的歷史與展覽內容高度相關,故以臺南化石為主題的「臺灣古生物新犀望」特展移師至 臺北展出,並加入臺博館挖掘犀牛的故事及目前典藏於 十三行博物館的北部產犀牛化石,重新策劃「臺灣有犀」 特展,讓更多民眾有機會認識臺灣珍貴的古生物資產。
展覽連結: 臺灣有犀特展
來賓:
策展人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管理組研究助理- 紀子勤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即時線上收聽
播出後線上重聽:GOGO博物館自由行播出後線上重聽
節目播出後線上保留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