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在野外

【永續Hito】用文化資產說故事—平溪的煤礦文化路徑

2024/08/03
邀訪來賓:王新衡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副教授
單元介紹

凱米颱風剛過,大家都體驗到強風豪雨對農作物、交通、民生影響相當大,那對文化資產呢?會不會受到天候影響?答案也是肯定的。

為了有效保護文化資產,小風查到了「文化資產災害情資網」,可以在颱風來的時候查到哪裡的文化資產可能有危險,需要進一步保護,像7月25日凱米的外圍環流還在降雨,在情資網內,豪大雨情資/雨量示警中,就查到屏東的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高屏溪舊鐵橋),3小時累積120mm(毫米)的降雨量,以及高雄的鳳山縣舊城(鳳儀門),1小時有74.5mm(毫米) 的雨量,而新北巿、臺北巿、臺南巿都沒有達到警戒關注目標~這樣的數據能提供給文化資產管理的權責單位做出有效的決策,對防災有很大的貢獻。

文化資產保存那麼好要做什麼呢?那當然是有意義的啊!文化資產是人間、空間與時間所交織出的智慧,睹「物」可以思人,也可以思情,是瞭解我們如何存在的重要線索,所以需要保護;話說回來,如果我們不能完全瞭解辛辛苦苦保存下來的文化資產,就真的有點可惜了。

常聽很多朋友參加了小旅行,覺得有吃有玩很不錯,但若進一步詢問,可以從中體驗到怎樣的文化內涵,朋友們也回答得乾脆,似乎感覺不到完整性與想帶給人們的文化深度。

繼上個月「被遺忘的山城女力~礦男的媳婦」,這集我們來延續「煤礦」的議題,讓大家可以瞭解煤礦產業的價值與時代記憶,而我們可以如何來親近它、增加深度的文化體驗。

本集節目為您邀請到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王新衡副教授,請王老師詳盡的為聽眾朋友說明,以煤礦為主題的產業遺產及文化路徑是什麼,讓社會大眾設計出符合自身的文化旅遊體驗。

 

***歡迎收聽***

石底大鈄坑

石底大鈄坑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