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親密關係、職場互動,甚至內心的矛盾,可能都與童年經歷有關!透過克萊因的「客體關係理論」,重新理解自我與世界的連結。延續上週的主題,進一步談克萊恩如何針對兒童做分析?他獨特的研究方法雖然不被學院派認同,但是觀察過程做的詳細紀錄,又讓人不得不重視其研究,今天我們進一步把他的理論帶入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理解自己與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愛恨情仇。
音量
80%
哲學來敲門
梅蘭妮克萊恩帶來與母親關係的重新理解
2025/03/18
單元介紹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
- 04/292025你是哪一種人格?卡倫・霍妮的三類型人格
邀訪來賓:林晴晴 講師
- 04/222025走進卡倫・霍妮的內在世界
邀訪來賓:林晴晴 講師
- 04/152025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
邀訪來賓:黃涵榆 教授
- 04/082025你可以吃家中的寵物嗎?來談動物倫理
邀訪來賓:林恩志 講師
- 04/012025梭羅工作哲學給我們的啟發
邀訪來賓:周詠盛 哲學博士
- 03/252025使用AI可能帶來的倫理與風險
邀訪來賓:林恩志 助理教授
- 03/112025梅蘭妮·克萊恩如何顛覆我們對童年的想像?
邀訪來賓:林晴晴 講師
- 03/042025AI與高等教育的相遇
邀訪來賓:周詠盛 哲學博士
- 02/252025你在尼采精神三變中的哪個階段?
邀訪來賓:紀金慶 政治大學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