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長知道要學著尊重孩子,但是尊重過頭就會放縱!
每一位家長的底線都不同,在美好的想像裡,我們都希望成為溫柔而堅定的父母,但事實上,父母容易陷入某些盲區。
一位孩子看到媽媽在跟其他阿姨說話,他就不停地搗亂、或是提問各式各樣的問題,媽媽知道他在引起注意,也會跟對方說我小孩就是這樣博眼球,求關注!但身為母親的本能,自然而然想回應孩子的「求關注」,也因此無意間固化孩子如此行為。
有沒有發現,自己內心的「真實底線」與「美好想像」是衝突的!
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他會用他覺得有效的方法去爭取他要的。
尤其是他「覺得不行」,但「偏偏想要」的事。
正向爭取用的是「語言」,但幼兒願意用語言溝通的非常少,除非家長刻意引導學習。
孩子往往更傾向用「直接」的方式表達,例如:耍賴、假哭(有時哭到最後會真哭)、要休息、要喝水、要上廁所等「好像」無法拒絕的事引起注意或博取同情,如果他在這當中又有成功的經驗,行為就會更加固化。
但到底怎麼做?
林妙香老師說:跟他生命安全沒有危害的時候就尊重!
而孩子也要學習尊重他人、尊重環境。
如何跟孩子相處呢?《生命新觀點》L. 羅恩 賀伯特說:「任何適用於男人與女人的行為法則,也都適用於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