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親子不講理

甘苦之間

2025/11/07
單元介紹

­

哈佛心理學教授曾問學生:若人生只有70年,你會選前60年快樂、後10年痛苦,還是前60年痛苦、後10年快樂?多數學生選第一種,但心理學研究與人生經驗顯示,從快樂掉入痛苦帶來絕望,從痛苦走向快樂則充滿希望。人的幸福感無法用長短衡量,情緒來自比較與主觀經驗。

 

紀曉嵐的故事也印證了這一點:他女兒的親家因虧空遭處置,他冒險送信助其化險為夷,途中雖遭疲累與艱苦,但醒來後對困境的抱怨消失,因為經歷過更大恐懼,感受自然改變。亞里士多德與Kahneman都指出,人感受痛苦與快樂,源於心態和比較,而非事件本身。司馬光也說,年輕時吃苦,年老時才能享福。

 

因此,人生不必求一路順遂,學會承受短暫苦難,積累福分,才能在後半生真正體驗甘甜。逃避當下的小苦,反而可能苦更久。

親子不講理

親子不講理

留言回應
其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