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記不住課業內容,就代表他記憶力不好嗎?還是我們誤解了「記憶」的本質?
洪蘭教授指出,沒有孩子是笨的,只是不懂如何正確使用大腦。記憶其實是神經元之間突觸的連結,記憶力強弱取決於神經迴路的活化程度。孩子若上課不專心或聽不懂,就等於「鳥沒有放進籠子裡」,資訊自然無法進入長期記憶。
能進入記憶的訊息,通常具備三個特徵:熟悉、有意義、帶情緒。老師若能在課前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就能為學習掛上「注意標籤」,讓資訊更容易被記住。理解與思考是記憶最有效的幫手,因為只有理解了,記憶才會長久。
洪教授提醒,記憶不是死背,而是理解、思考與反覆練習的過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真正的學習,是讓大腦活起來,讓神經迴路越用越靈。